1、總則
為了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規范大連德泰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控股公司)的應急管理,提高德泰控股應對突發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能力,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結合實際情況,制訂本預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三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九號)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辦發[2013]101號)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評估暫行辦法》(安監總廳應急[2014]95號)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評估規范》(AQT9009-2015)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
《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九條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74號)
《遼寧省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遼安監應急[2010]30號)
《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29639-2013)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指南》(AQ/T9007-2011)
《轉發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大安委辦〔2015〕60號)
《大連金州新區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大金新管辦發[2013]91號)
1.3.1事故分級
Ⅰ級事故:指造成1人以上死亡(含失蹤,下同),或者3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中毒,下同),或者100萬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馂?、爆炸事故可能影響到周邊單位、社區。
Ⅱ級事故: 指造成1~2人重傷,或者100萬元以下10萬元(含本數)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馂?、爆炸事故可控制在事故發生單位范圍內。
Ⅲ級事故:指無人員死亡和重傷,1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馂?、爆炸事故可控制在事故發生單位范圍內。
注: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1.3.2適用范圍、事故類型與級別
本預案適用于控股公司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導致造成火災爆炸、電梯傷害、觸電、車輛傷害、擁擠踩踏、中毒窒息等后果的應急救援以及所屬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擴大響應后的綜合協調應急處置工作。
應急預案體系由控股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所屬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所屬公司專項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組成。
1.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履行控股公司主體責任,保障員工健康和安全,減少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預防為主。對重要隱患進行評估、治理,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做好應對生產安全事故的準備工作。
3.統籌協調,分級負責。完善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履行控股公司管理、監督、協調、服務職能。
4.依法規范,加強管理。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程序和制度,使應急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規范化。
5.協調有序、運轉高效。建立應急聯動機制,有效處置生產安全事故。
6.依靠科技、提高素質。采用先進的應急技術及設施,加強對員工、相關方應急知識宣傳教育,提高自救、互救和應對生產安全事故的能力。
控股公司是經大連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國有資產授權經營機構。公司成立于2004年2月。其職能定位為國有資產授權經營主體、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主體、市政公用設施維護及產品生產的總承包商。公司注冊資本37億元人民幣,擁有包括開發區自來水、港華燃氣、開發區供熱、開發區排水、德泰投資、德泰管理、德泰文化發展、德泰小窯灣污水處理、德泰房地產、灝泰基礎設施、灝泰工業廠房、德泰名氣通電訊等全資、控股、參股企業50余家。公司資產總額479億元。投資經營范圍涉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土地包片開發、市政設施維護管理、城市公用產品(水、熱、燃氣)供應、金融、通訊、信息技術、房地產、生態環保、旅游、風險投資等多個領域。
控股公司設置有董事會、黨委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內設9個部門,分別是綜合管理部、財務管理部、開發建設部、投資管理部、人力資源部、戰略發展與安全生產部、法務審計部、信息中心和群眾工作部。
控股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長為主任,總經理、監事會主席為常務副主任,主管安全生產副經理為執行副主任的德泰控股安全生產委員會。安委會下設有安委辦,安委辦設在戰略發展與安全生產部,由部門負責人擔任安委辦主任。
所屬簽狀單位均成立以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為主任的安全生產委員會,并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安委辦。
控股公司位于大連開發區遼河西路128號,遼河西路與東北三街交匯處西南側。公司北側緊鄰大連快軌3號線和遼河西路,對面為萬達廣場;公司南側為團地一路,對面為大連滕洋鋼材加工有限公司;公司東側為東北三街,對面為新城麗景商業住宅小區;公司西側為大連海關緝私局。
控股公司本部設有辦公樓1座,南北樓以連廊相連接,南樓共6層、北樓共4層。建筑面積7300平方米,內設有垂直客運電梯2部,食堂采用天然氣為燃料,年用量3000m3左右。
德泰控股存在或可能發生的主要事故風險種類、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嚴重程度及影響范圍等,見下表:
序號 |
存在或可能發生的事故風險種類 |
發生事故的可能性 |
嚴重程度 |
影響范圍 |
1 |
火災爆炸 |
1.線路老化、超負荷運行、線路短路導致的電氣火災; 2.違規吸煙、違規動火、違規燃放鞭炮導致火災; 3.食堂燃氣泄漏引發的火災爆炸; 4.雷電引起電氣設施、燃氣及建(構)筑物火災爆炸; 5.固體可燃物因明火可能導致火災; 6.車內燃油、車輛自燃等引起的火災爆炸事故。 7.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失修,未檢或誤操作,導致物理爆炸; 8.天然氣運輸槽車發生溜車,造成管道、法蘭等被拉扯斷裂,使天然氣泄漏,導致火災爆炸。 |
人員傷亡 財產損失 |
辦公樓場所、壓力管道及周邊、天然氣氣站及周邊 |
2 |
電梯傷害 |
電梯意外故障、違章使用電梯、電梯維修不及時、因故障等救護逃生時方法錯誤、電梯控制裝置失效導致發生沖頂、墩地、困人。 |
人員傷亡 財產損失 |
電梯及其周邊 |
3 |
觸電 |
電氣設備設施絕緣損壞、沒有接地或接零保護、沒有設置漏電保護裝置、維修不及時、雷擊電流、沒有斷電作業、維修作業沒有掛牌等導致觸電。 |
人員傷亡 財產損失 |
用電場所,用電設備、設施 |
4 |
車輛傷害 |
1.車輛進出公司時超速、視線不好; 2.交通標志、標線不全面或者沒有; 3車輛照明損壞、剎車失靈、無證駕駛等導致車輛傷害。 |
人員傷亡 財產損失 |
停車場、辦公樓院內 |
5 |
擁擠踩踏 |
1.辦公場所發生火災、爆炸等生產安全事故以及地質災害(如地震等),在撤離疏散過程中導致人員擁擠、踩踏; 2.大型群眾性活動場館、場地通道設置不合理或因障礙物堵塞,應急疏散導向標識缺失或設施不健全導致大量人員迅速聚集造成擁擠、踩踏 |
人員傷亡 財產損失 |
辦公樓各出入口、會議室等人員易集中區域、各類場館、大型群眾活動場地 |
6 |
中毒窒息 |
1.發生火災爆炸事故后有毒氣體會導致中毒窒息; 2.有限空間作業沒有通風、置換、檢測導致作業中毒窒息。 3.有害氣體填充空間造成氧氣減少導致中毒窒息; 4.井室內與周邊的污水井因年久造成相通,有沼氣進入導致中毒窒息; 5.井內防凍材料腐爛,產生有害氣體,降低氧氣濃度導致中毒窒息; 6.化學品儲備設施老化、失修,造成設備破損,導致化學品泄漏; 7.人員未執行操作規程,誤操作,導致化學品泄漏; |
人員傷亡 |
火災、爆炸影響區域、有限空間作業場所、化學品儲備設施周邊 |
7 |
鍋爐爆炸 |
鍋爐超壓、水位計等重要部件故障導致鍋爐發生爆炸 |
人員傷亡 財產損失 |
鍋爐房及周邊 |
8 |
高處墜落 |
未合理使用安全帶、生理缺陷、違反操作規程、安全設施失效或缺失、腳手架搭設不規范導致直落。 |
人員傷亡 |
高空作業及各類洞、坑、溝槽邊緣 |
9 |
物體打擊 |
零件、工具從高處墜落,起重吊裝物品掉落,設備運轉碎屑、零件飛濺,運動物反彈樁基、違反操作規程 |
人員傷亡 |
各部門園區所有區域 |
10 |
燙傷 |
蒸汽及熱水管網因為超壓,老化等因素發生爆裂 |
大面積停熱,發生燙傷 |
供熱區域居民 |
備注 |
事故風險分析具體內容詳見各部門、所屬公司應急預案。 |
經過辨識控股公司使用和存儲的天然氣不構成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
德泰控股成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簡稱指揮部),統一組織領導德泰控股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指揮工作,下設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簡稱應急辦)、應急指揮部專家組(簡稱專家組)、應急指揮部工作組。組織機構見下圖:
![]() |
|
|
德泰控股應急指揮部工作組 |
(1)應急指揮部
總指揮:董事長
常務副總指揮:總經理、主管安全生產副總經理
副總指揮:分管事故發生單位的副總經理、事故發生單位應急指揮負責人
成員:控股公司各職能部門負責人
(2)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應急辦設在戰略發展與安全生產部。
主 任:戰略發展與安全生產部部長
成 員:戰略發展與安全生產部全體員工
(3)專家組
由安委辦負責建立應急專家庫,根據具體情況由指揮部抽調人員組成專家組。
(4)應急工作組
通訊保障組:
組 長:信息中心部長
成 員:信息中心全體員工
警戒疏散組:
組 長:投資管理部部長
副組長:人力資源部部長
成 員:投資管理部和人力資源部全體員工
搶險救援組:
組 長:綜合管理部部長
成 員:綜合管理部全體員工
后勤保障組:
組 長:財務管理部部長
成 員:財務管理部全體員工
醫療救護組:
組 長:開發建設部部長
成 員:開發建設部全體員工
3.3.1指揮部
(1)負責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協調指揮,全面負責控股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指揮工作,針對所屬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擴大應急響應時,在應急能力范圍內指派專人與事故單位應急指揮共同進行現場指揮,并提供支持。負責發布應急指令。
(2)及時組織有關專家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3)在德泰控股范圍內緊急調用各類應急物資、設備和人員。
(4)部署協調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的實施工作。
(5)根據事故的趨勢和影響情況,及時組織人員疏散避險。
(6)做好生產安全事故善后工作。
(7)負責確定向社會發布的生產安全事故信息。
序號 |
崗 位 |
職 責 |
1 |
總指揮 |
1.負責組織應急體系創建、批準、實施,提供應急工作所需必要的資金保障。 2.應急情況下發布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指令,確定和視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應急響應級別,決策控股公司救援方案,在系統范圍內緊急調用各類應急物資、設備和人員。 3.根據實際情況組建現場臨時指揮機構。 4.審批發布的新聞內容和發布方式。 5.負責向上級安全生產部門報告事故救援情況。 6.因工作原因無法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的,應委托常務副主任代為行使應急指揮權力。 |
2 |
常務副總指揮 |
協助總指揮開展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協調工作,或受總指揮委托開展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工作。其中一人因工作原因無法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的,應委托另一名常務副總指揮代為行使應急指揮權力。 |
3 |
副總指揮 |
配合總指揮、常務副總指揮開展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工作。所屬公司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由主管其副總指揮和事故發生單位應急指揮負責人組成臨時現場指揮機構負責現場指揮。 |
5 |
成 員 |
1.在總指揮的領導下,開展通訊保障、警戒疏散、搶險救援、后勤保障、醫療救護等應急工作; 2.完成指揮部交給的其他任務。 |
3.3.2應急辦
(1)負責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體系建設,組織應急預案的編制、修訂、評審、備案、宣傳、教育、培訓、演練和評估工作。
(2)負責對控股公司部門、所屬公司應急預案管理工作進行監督、指導。
(3)負責德泰控股系統明確的可調動應急物資、設備的監督。
(4)收集、匯總、分析預警信息。
(4)接到事故報告后,提出啟動應急預案的建議.
(5)負責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的接收、處理和報送工作;實施24小時值守接報;向相關部門和單位傳達指揮部指令,協助有關部門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6)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序號 |
崗 位 |
職 責 |
1 |
主 任 |
1.負責領導應急辦開展日常工作,負責組織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修訂、評審、備案、宣傳、教育、培訓、演練和評估工作。 2.組織對相關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督促問題的整改閉合。 3.接到報警信息后,組織副主任、成員快速分析情況,得出啟動應急響應級別建議,并報指揮部。 4.組織發布經指揮部確認的相關應急工作信息。 5.按指揮部要求,向上級應急機構報告,請求應急救援。 |
2 |
副主任 |
1.協助主任開展應急救援綜合協調工作。 2.具體負責對外信息的發布工作。 |
3 |
成 員 |
1.在主任的領導下,開展應急日常工作。具體落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修訂、評審、備案、宣傳、教育、培訓、演練和評估工作。 2.按要求對控股公司部門、所屬公司應急管理工作開展檢查,并監督問題整改閉合。 3.參與對報警信息的快速分析。 4.負責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各類信息的收集、匯總工作,并及時報告主任、副主任。 |
3.3.3專家組
(1)參與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方案的研究制定,提出科學合理的救援方案。
(2)研究分析事故信息、災害形勢演變和救援技術措施,為應急救援決策提出意見和建議。
(3)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3.4應急工作組
應急工作組僅負責控股公司本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
序號 |
名 稱 |
職 責 |
1 |
搶險救援組 |
1.負責生產安全事故現場的救援、撤離等工作,對因事故傷害人員、受困人員組織救援。 2.快速了解事故現場及周邊人員情況,準確向指揮部報告情況。 3.組織、協助專業隊伍對污染物進行收集和處理,排除次生、衍生事故隱患。 4.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任務。 6.完成與上級應急救援機構搶險救援組的對接,配合其開展工作。 |
2 |
通訊保障組 |
1.負責確保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通信暢通,配齊通訊設備,提供技術支持。 2.完成與上級應急救援機構通訊保障工作的對接,當通信系統發生變更時,及時更新,保證設備正常使用,配合其做好相應工作。 3.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任務。 |
3 |
警戒疏散組 |
1.劃定安全區,對出入口進行安全防護,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指引專業救援隊伍進入指定部位等。 2.安排人員在主要路口接應專業救援隊伍。 3.按照確定的疏散、撤離的方式、范圍、路線,負責對事故現場周圍可能危及人員安全區域內的人群實施緊急疏散、撤離。 4.負責疏散區人員清查、安置。 5.負責事故現場隔離區的劃定和安全警戒,設置警戒線和標識。 6.負責維護現場治安秩序,保護撤離疏散區的公共財產安全。 7.保障現場秩序。 8.完成與上級應急救援機構警戒疏散工作的對接,配合其做好相應工作。 9.完成應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任務。 |
4 |
后勤保障組 |
1.負責事故救援的物資保障、基本生活保障、資金保障,保證應急救援后勤供給。 2.根據事故救援需要提供必要車輛。 3.負責籌備和解決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所需資金。 4.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任務。 |
5 |
醫療救護組 |
1.負責及時與醫療機構聯系,將需外醫人員就近轉送至相關醫療機構進行救治。 2.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任務。 |
根據對預警信息的研判與危險性分析,預判事故可能造成傷亡人數、財產經濟損失的價值、遭受事故影響的范圍和公司應急救援能力等確定預警條件如下:
1.Ⅰ級預警:預判可能發生Ⅰ級生產安全事故及險情。
2.Ⅱ級預警:預判可能發生Ⅱ級生產安全事故及險情。
3.Ⅲ級預警:預判可能發生Ⅲ級生產安全事故及險情。
4.1.2預警信息的來源
預警信息的來源包括公司內部、政府相關部門、新聞媒體等發布的信息。
4.1.3 預警方式、方法和信息發布的程序
1.應急辦按照總指揮的指令,發布預警信息。通過廣播、警鈴、電話、短信、微信、組織人員告知等快捷有效的方式,向控股公司各部門、所屬單位、員工發布預警信息。當事故有可能影響到周邊單位、社區、人員等時,由應急辦請求大連金普新區安全生產應急機構協助告知,對警報盲區,必須采取安排人員通知的方式予以發布。
2.預警信息發布內容包括事故類型、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的范圍、應采取的措施及發布單位和部門。
應急24小時值守電話:
①固定電話:87562613,移動電話:177****0186,趙安斌(安全員),
②固定電話:87560652,移動電話:133****3366,房冠英(部門負責人)
③固定電話:87533668,移動電話:136****5188,畢萬偉(主管領導)
通報程序:所屬公司預判可能或已經啟動應急擴大響應時,按照屬地化管理通報地方安全生產應急機構和行業應急機構的同時,通報控股公司應急辦,應急辦及時報告指揮部,指揮部明確是否啟動綜合應急預案;控股公司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由生產安全事故發現人通報涉事部門負責人,涉事部門負責人通報應急辦,應急辦匯總信息分析后,研判是否報告指揮部,指揮部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啟動綜合應急預案。
1.應急辦在掌握事故基本情況后及時上報指揮部,由指揮部視具體情況組織向大連金普新區安全生產應急機構報告。
2.事故信息報告的內容,包括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單位、時間、地點、事故類型、事故簡要經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事故控制情況、造成的后果、影響范圍、事故發展趨勢、目前采取的措施以及是否需要增援等。對事故處置的新進展、可能衍生的新情況,要及時續報,事故處置結束后,要進行終報。
1.如果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對其他企業造成威脅時,經指揮部同意,由應急辦請求大連金普新區安全生產應急機構協助對相關企業進行告知。
2.如果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造成死亡和重傷人員超過控股公司應急救援能力,指揮部總指揮應組織向大連金普新區安全生產應急機構及相關部門報告,請求支援。
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控制事態的能力,應急響應級別分為:Ⅲ級響應、Ⅱ級響應、Ⅰ級(擴大)響應。
1.Ⅲ級響應:控股公司發生Ⅲ級事故時,由控股公司部門按照現場應急處置方案組織實施,并報應急辦;所屬公司發生Ⅲ級事故時,由所屬公司按照本單位Ⅲ級響應程序進行處理。
2.Ⅱ級響應:當控股公司發生Ⅱ級事故時,啟動本預案,響應行動由總指揮組織,應急工作組具體負責實施。所屬公司發生Ⅱ級事故時,除按照本單位應急預案進行處理外,還應及時報控股公司應急辦。。
3.Ⅰ級(擴大)響應:當控股公司發生Ⅰ級事故時,或超出本預案應急處置能力,在本預案啟動同時,應及時向大連金普新區安全生產應急機構報告,請求支援。 所屬公司發生I及事故時,啟動擴大應急響應,在報地方安全生產應急機構的同時,報控股公司應急辦,應急辦報指揮部,指揮部啟動本預案。
應急響應的過程為接警、應急啟動、控制及應急行動、擴大應急、應急終止、后期處理。具體應急響應全過程見下圖。
5.2.1接警及響應過程
應急辦接到事故報告或收到相關部門的接警報告后,分析研判,提出應急響應建議報指揮部,并由總指揮下令啟動應急響應。
(1)Ⅰ級響應(擴大響應)
當采取應急處置仍未能控制事故狀態,已經超出本級應急處置能力或需要啟動上一級預案實施救援時,由總指揮明確,應急辦及時報告大連金普新區安全生產應急機構,并服從、配合上級應急救援組織指揮。
(2)Ⅱ級響應
由總指揮啟動本預案組織實施救援,并由應急辦及時向大連金普新區安全生產應急機構報告救援工作進展情況。
(3)Ⅲ級響應
由事發所屬公司或控股公司部門,按照現場應急處置措施,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并及時報告應急辦處置工作進展情況。
1.當確認發生Ⅱ級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時,啟動本預案。
2.指揮部統一組織,各應急工作組開展行動,做好通訊保障、警戒疏散、搶險救援、后勤保障、醫療救護等各項工作,盡全力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擴大。
3.應急辦應隨時跟蹤事態的進展情況,一旦發現事態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有可能超出自身的應急處置能力,應立即向指揮部報告,請求大連金普新區安全生產應急機構支援。
4.指揮部針對現場應急情況,做好協調、調配應急資源工作,并積極與政府進行聯系,報告和反饋情況。
5.2.3擴大應急
1.預計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Ⅰ級以上事故時,由總指揮指示應急辦向大連金普新區安全生產應急機構請求支援。
2.指揮部應積極組織所有參加應急救援的部門、所屬公司和人員進行應急救援,并在政府應急隊伍到達后,協助其開展各項應急救援工作。
5.2.4 應急救援
1.總指揮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和應急辦、專家組對事故的分析、研判等確定現場救援方案。
2.警戒疏散組對事故現場實施警戒、維持現場秩序、組織人員撤離,保障交通通暢。
3.搶險救援組對受傷人員、受困人員和重要物資實施搶救,盡快將其轉移至安全地帶。
4.后勤保障組要保障所需的應急物資、食品和能源的供應,安置好疏散的人員。
5.通訊保障組保障通訊暢通。
6.醫療救護組快速聯系就近醫療單位,協助轉移傷者進行救治。
7.救援人員根據需要配戴相應的防護裝備,采取必要安全防護措施。
8.各應急工作小組在實施救援前,應了解事故現場情況,不可冒險進入事故區域,防止造成次生傷害。
5.2.5應急結束
事故現場處置完畢,遇險人員全部救出,可能導致次生、衍生災害的隱患得到徹底消除或控制,由總指揮或上級應急機構負責人發布救援行動結束指令。
生產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應急救援工作完成,次生、衍生和事故危害被消除,由總指揮宣布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同時指揮部啟動起草事故應急救援行動總結報告,積極配合事故調查工作。
1.當確認發生Ⅱ級以上(含Ⅱ級),生產安全事故時立即啟動本預案?;境绦蛳仁枭?、后研判、再救援。研判內容:要了解事故性質,物品理化特性、救援措施,事故發生地周邊情況,是否存在危險物質、人員情況,現有的救援力量是否滿足。
2.現場控制。針對不同事故,開展現場控制工作。應急人員應根據事故特點和事故引發物質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護措施。指揮部統一指揮各救援組開展救援行動,做好交通保障、人員疏散、群眾安置等各項工作,盡全力防止緊急事態的進一步擴大。
3.人員疏散。事故發生后應及時組織事故可能波及范圍內的人員疏散。人員疏散主要有撤離和就地保護兩種方法。撤離是指把所有可能受到威脅的人員從危險區域轉移到安全區域,優先采取撤離措施。
4.當上級支援力量到達現場后,現場指揮權交由上級支援力量人員指揮,指揮部提供現場情況說明,根據指令開展救援工作。
5.指揮部指派應急辦要立即確定聯系人和通信方式,協助公安、交通、消防和醫療急救等部門應急隊伍開展救援行動。
6.指揮部應維護好事發區域治安秩序,做好交通保障、人員疏散、安置等各項工作,盡全力防止緊急事態的進一步擴大。及時掌握事件進展情況,隨時向上一級應急領導報告。同時結合現場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需要請求上級應急力量支援。
5.3.2 應急處置措施
應急處置過程,在遵照處置原則和要求的前提下,還應根據不同的事故類型應急要求,采取不同的應急處置措施。針對控股公司主要事故風險,以下為常規應急處置措施,視具體情況執行。
1.火災爆炸處置措施
(1)迅速疏散人員,設立隔離區;
(2)確定火災和爆炸發生的位置、范圍、物質類別,并隔離其他場所可燃物;
(3)切斷事故區域內一切非滅火用電電源;
(4)清理現場,消滅余火;
(5)先重點部位、場所,后一般部位、場所;
(6)撲救火災時,根據風向,搶險人員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和合適位置。
(7)充分利用建筑物等設有的消火栓、滅火器、防火隔離設施等消防設施進行處置。
通訊保障及后勤保障組保障指揮部與各組之間通訊暢通,消防用電不間斷,各消防設施運行正常。
搶險救護組打開消防井等迎候消防車;警戒疏散組實施區域警戒,清理車場通道,設置安全防護警戒區,避免樓面跌落物品擊傷行人,制止無關人員進入樓內。
2.中毒窒息處置措施
(1)對形成有毒氣體飄逸的有限空間采取通風,降低作業環境有害氣體的濃度;
(2)確定泄漏源的位置,確定發生泄漏的化學品種類(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質),確定泄漏源的周圍環境,確定是否已有泄漏物質進入大氣、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場所,實際或估算的對泄漏擴散趨勢進行預測,判定風向和風速,劃定危害區域,疏散、撤離危害區域內無關人員;
(3)搶險人員佩帶好相應防護器具,實施應急救援監護,進入毒物污染區實施搶險救援;
(4)將中毒人員脫離毒物危險區,移至空氣新鮮處,實施現場救治及時送往就近醫療機構進行醫治;
(5)救援過程中,嚴格控制火種,防止引燃泄漏的有毒易燃液體,或引爆泄漏的有毒易燃液體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
(6)引導疏散人員撤離危險區,無關人員應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
3.觸電事故處置措施
(1)切斷電源開關或用絕緣物品等切斷電源線,讓觸電者盡快脫離電源和危險地帶,移至安全地帶;
(2)防止觸電者發生如高空墜落等二次傷害;
(3)對觸電者進行現場應急救治,如進行心肺復蘇急救;
(4)嚴禁直接去拉觸電者,防止救護者發生觸電。
4.車輛傷害事故處置措施
(1)車輛壓住傷者,應立即小心移開車輛,或用千斤頂頂起車輛,將傷者小心移出,受傷者傷勢嚴重時不要輕易移動受傷者;
(2)發生斷指(肢)應立即止血,或有出血時,應有效止血,包扎傷口;
(3)如發生骨折,應先限制骨折處活動,并對骨折處進行適度的包扎、固定,不得將裸露在傷口外的斷骨復位;
(4)對壓傷者進行現場應急救治,如進行心肺復蘇急救;
(5)根據傷者的具體情況,送往專業醫院進行救治;
(6)判斷車輛可能會發生火災,應立即進行補救,如預判火勢無法撲救或可能發生爆炸,應立即撤離危險區,并實施報告。
5.電梯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1)發現有人被困電梯或受傷立即向領導報告,說明事故詳細情況,并通過電梯配置的通訊對講系統或其他可行方式,詳細告知電梯轎廂內被困乘客應注意的事項。
(2)現場負責人與被困乘客取得聯系后,安慰乘客,要求乘客保持冷靜,耐心等待救援。尤其當被困乘客驚恐不安或非常急躁,試圖采用撬門等非常措施逃生時,要耐心告誡乘客不要驚慌和急躁,不要盲目采取無謂的行動,以免使事故擴大,發生危險。注意在這一過程中,現場始終不能離人,要不斷與被困人員對話,及時了解被困人員的情緒和健康狀況,同時及時將情況向應急辦匯報。
(3)發現有人受傷立即向領導報告,說明事故詳細情況。
(4)發生觸電,立即切斷設備電源,而后搶救觸電人員。
(5)人員被壓在重物下面,立即采取可靠措施搬開重物將受傷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進行搶救。搬移重物時,要防止二次碾壓傷害。
(6)抬的過程中盡量不要碰觸傷者的傷處,尤其是骨折的,防止傷情進一步擴大。
(7)如傷者流血,使用酒精棉團將傷口處清理干凈,用紗布將傷口包扎止血。
(8)受傷人員呼吸、心跳停止,立即進行心臟按摩和人工呼吸。
(9)在發生電梯傷害事故后,現場人員不要聚集一起,要撤離現場,由應急工作組負責現場的處置。
(10)救援地點應選在相對安全干凈的地方,方便救護車進出的優先選擇。
(11)對傷情較重或無能力自救,立即撥打120急救中心電話救治,或撥打119電話進行現場破拆等救援工作。
6.擁擠踩踏應急處置
(1)發生擁擠踩踏時,應立即大聲呼喊,向人流涌來方向發出警告。
(2)警戒疏散組人員應根據現場情況,立即對人流進行疏導。
(3)盡快消除阻塞人流的障礙物。
(4)及時將擁擠踩踏傷者轉移至開闊地帶,并立即外醫進行救治。
1、現場人員應迅速趴下,躲入墻體背后,以躲避沖擊波,并防止熱水、水蒸汽等燒傷。
2、沿避災通道迅速逃離危險區,待撤到安全地點后立即報告。
3、現場人員應最大可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阻止事故進一步擴大。
4、按照報告程序,相關人員到達現場。
5、有關人員到位后,要根據事故情況,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進行事故搶險工作。
8.高處墜落應急處置
(1)當發現有人從高處墜落時,首先要呼救,救人是第一原則,首要任務是救人,在保證自己不被再次傷害的情況下,一邊救人一邊大聲呼叫,呼叫內容要明確,地點或部位發生的情況,并將信息準確傳出。
(2)現場聽到呼叫的任何人,均有責任將高處墜落情況報告給本單位應急辦,與使信息迅速傳達至應急指揮部
(3)應急指揮部應立即通知應急工作組,組織現場搶救工作。搶救過程中要注意避免二次傷害,搶救過程中要及時清理危險物。
(4)為了救治工作的順利進行,警戒疏散組要保障通道暢通,醫療救護組要及時聯系外醫進行救治。
9.物體打擊應急處置
(1)受傷人員傷勢較輕,創傷處用消毒紗布或干凈的棉布覆蓋;
(2)對有骨折或出血的受傷人員,做相應的包扎,固定處理,搬運傷員時應以不壓迫創傷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難為原則;
(3)對心跳、呼吸驟停應立即進行復蘇,人工呼吸,胸部外傷者不能用胸外心臟按壓術;
(4)若受傷者呼吸短促或微弱,胸部無明顯呼吸起伏,應立即給其作口對口人工呼吸,頻率為每分鐘14-16次;如脈搏微弱,應立即對其進行人工心臟按摩,在心臟部位不斷按壓、松開,頻率為60次每分鐘,幫助窒息者恢復心臟跳動;
(5)如有出血、立即止血包扎;
(6)搶救受傷較重的傷員,在搶救的同時,及時撥打急救中心電話,由醫務人員救治傷員;
(7)如無能力救治,盡快將受傷人員送往醫院救治;
(8)肢體骨折盡快固定傷肢,減少骨折斷端對周圍組織的進一步損傷,如沒有任何物品可做固定器材,可使用傷者側肢體,軀干與傷肢綁在一起,再送往醫院。
10.燙傷應急處理
(1)不要急于脫掉貼身單薄的諸如汗衫、絲襪之類衣服,應迅速用冷水沖洗。等冷卻后才可小心地將貼身衣服脫去,以免撕破燙傷后形成的水泡。冷水沖洗的目的是止痛、減少滲出和腫脹,從而避免或減少水泡形成。
(2)沖洗時間約半小時以上,以停止沖洗時不感到疼痛為止。一般水溫約20℃左右即可。切忌用冰水,以免凍傷。面部等不能沖洗或浸浴的部位可用冷敷。
(3)冷水處理后把創面拭干,然后用消過毒的消毒藥布、醫用紗布、干凈手帕等輕蓋傷口,迅速把傷者送到醫院等專業場所就診。
(4)燙傷后切忌用紫藥水或紅汞涂搽,以免影響觀察傷后創面的變化。
當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應急辦應及時制定信息發布的具體方案,方案內容應遵照及時、準確、客觀、全面的原則,對媒體發布的信息應經過總指揮審定,由應急辦副主任對外發布。
指揮部應按規定時間要求,將現場情況同時報相關部門。
應急響應結束后,由搶險救援組組織專業隊伍盡快對污染物進行收集和處理,排除次生、衍生事故隱患,盡量減小或消除事故后果影響。
應急響應結束后,指揮部要迅速組織生產自救,制定恢復重建計劃,落實資金、物資和技術保障,搶修損壞設備設施,積極做好生產秩序恢復和善后處置工作。
應急響應結束后,醫療救護組應及時安排人員為送往醫院救治的受傷人員辦理醫療手續,安排護理人員并及時與傷者家屬進行聯系。
后勤保障組對生產安全事故中受到傷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妥善進行撫恤、安置并做好其親屬的有關工作。
指揮部根據應急響應情況;先期處置情況;應急管理規章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情況;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情況;應急預案的編制、培訓、演練、執行情況;應急救援隊伍、人員、裝備、物資儲備、資金保障等方面的落實情況組織相關人員對應急救援能力進行評估,總結經驗教訓,找出不足和漏洞,完善事故預防措施,進一步完善和改進應急救援、響應行動和應急處置體系。
通訊保障組負責組織落實利用公司外部公共通訊網絡,采用辦公電話、手機、對講機等多種通信和信息傳遞工具和手段,建立有效的24小時通信與信息聯絡系統。通信系統變更,要及時進行更新。
應急辦負責對公司相關信息的搜集、分析和處理,并及時向指揮部報送重要信息。
指揮部負責建立公司兼職應急救援隊伍,根據應急救援的需要,應及時從年齡、經驗、體力、技術等方面的要求,不斷更新、補充應急人員。應對兼職應急救援人員開展專業的應急培訓、救援演練。
應急辦按照應急救援的需要,提出配備相應的應急救援物資和裝備,明確應急裝備的類型、數量、性能存放位置和保管人員,建立使用狀況檔案,定期監測和維護,使其處于良好狀態。
在應急響應時,后勤保障組要保證救援車輛,在自身應急運輸力量不能滿足時,請求社會車輛進行物資運輸,借助120急救車輛進行人員救護。
8.4.2 治安保障
警戒疏散組做好警戒保障治安,杜絕無關人員進入事故區域,并對事故區域請求交管部門進行交通管制,協助指揮和疏導人員、車輛,盡量保證應急救援道路的順暢。
8.4.3經費保障
應急辦應結合公司實際編制日常應急物資裝備、應急培訓、應急演練所需資金計劃,后勤保障組應按照《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保證應急工作等所需資金。
1.應急辦每年制定年度應急工作培訓計劃,報指揮部批準后實施;
2.應急辦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應急指揮、應急保障、應急反應、應急搶險、應急救援、應急救護等方面的應急處置培訓;
3.應急辦采取張貼宣傳畫、發放宣傳讀物等形式對企業員工,進行避險、逃生、自救、互救等應急常識的教育。
相關方的宣貫與告知:應急辦負責對員工進行應急常識教育以及應急告知。
1.應急辦每年制定年度應急預案演練計劃,報指揮部批準后實施;
2.指揮部心至少每年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的演練;
3.指揮部至少每半年組織一次對員工進行現場處置方案,避險、自救、互救等應急演練;
4.所屬公司結合本單位實際,按照規定要求每年做好應急演練工作。
5.演練形式可采取桌面推演、現場模擬演練,演練內容可以分為綜合演練和單項現場處置演練;
6.演練前制定演練計劃,演練應做好相應記錄,并做好應急演練評價、總結,并根據應急演練效果對預案進行改進。
公司應急預案由應急辦負責至少每三年修訂、評估一次。應急預案修訂、評估應有記錄并存檔,有下列情況之一,應急預案將進行修訂。
1.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及上位預案中的有關規定發生重大變化的;
2.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發生調整的;
3.面臨的事故風險發生重大變化的;
4.重要應急資源發生重大變化的;
5.預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發生變化的;
6.在應急演練和事故應急救援中發現問題需要修訂的;
7.控股公司認為應當修訂的其他情況。
本預案通過評審并經董事長簽批發布后,報大連金普新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備案。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本預案由應急辦負責制定與解釋。
應急崗位 |
姓名 |
部門 |
職務 |
聯系方式 |
備注 |
總指揮 |
單宗嶺 |
|
董事長 |
|
|
常務副總指揮 |
朱寶峰 |
|
總經理 |
|
|
畢萬偉 |
|
主管安全生產副總經理 |
|
|
|
副總指揮 |
王 兵 |
|
副總經理 |
|
|
李國義 |
|
副總經理 |
|
|
|
王彥輝 |
|
副總經理 |
|
|
|
孟凡斌 |
自來水 |
副經理(主持工作) |
|
|
|
李 浩 |
燃氣 |
經理 |
|
|
|
劉曉東 |
供熱 |
經理 |
|
|
|
尤會春 |
排水 |
經理 |
|
|
|
花立新 |
投資 |
經理 |
|
|
|
張 軍 |
管理 |
經理 |
|
|
|
梁洪江 |
文化 |
經理 |
|
|
|
徐元勤 |
小窯灣 |
經理 |
|
|
|
叢廣治 |
房地產 |
經理 |
|
|
|
王黎明 |
灝泰建設 |
書記 |
|
|
|
王大政 |
灝泰廠房 |
經理 |
|
|
|
王立新 |
金石供熱 |
經理 |
|
|
|
何 力 |
名氣通 |
經理 |
|
|
|
成 員 |
李險峰 |
綜合管理部 |
部長 |
|
|
李樹石 |
開發建設部 |
部長 |
|
|
|
張曉麟 |
財務管理部 |
部長 |
|
|
|
朱春華 |
投資管理部 |
部長 |
|
|
|
左靜雯 |
人力資源部 |
部長 |
|
|
|
房冠英 |
戰略發展與安全生產部 |
部長 |
|
|
|
劉建華 |
法務審計部 |
部長 |
|
|
|
王 謙 |
信息中心 |
部長 |
|
|
|
呂 琦 |
群眾工作部 |
部長 |
|
|
應急崗位 |
姓名 |
部門 |
職務 |
聯系方式 |
備注 |
主 任 |
房冠英 |
戰略發展與安全生產部 |
部長 |
133****3366 |
|
成 員 |
趙安斌 |
戰略發展與安全生產部 |
安全員 |
177****0186 |
|
李旭紅 |
戰略發展與安全生產部 |
安全員 |
134****7716 |
|
|
王長金 |
綜合管理部 |
副部長 |
135****3668 |
|
|
時娓娓 |
綜合管理部 |
文員 |
136****1850 |
|
10.1.3.1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自來水公司
序號 |
應急機構職務 |
行政職務及部門 |
姓名 |
聯系電話 |
1 |
指 揮 |
主持工作副經理 |
孟凡斌 |
|
2 |
副指揮 |
主管副經理 |
姜興革 |
|
3 |
成 員 |
安全風險部部長 |
魏建毅 |
|
10.1.3.2大連德泰港華燃氣有限公司
序號 |
應急機構職務 |
行政職務及部門 |
姓名 |
聯系電話 |
1 |
指 揮 |
經 理 |
李 浩 |
|
2 |
副指揮 |
副經理 |
吳 剛 |
|
3 |
副指揮 |
副經理 |
韓 軍 |
|
7 |
應急辦主任 |
安全管理部副經理 |
向江華 |
|
10.1.3.3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供熱有限公司
序號 |
應急機構職務 |
行政職務及部門 |
姓名 |
聯系電話 |
1 |
指 揮 |
經 理 |
劉曉東 |
|
2 |
副指揮 |
副書記 |
李 偉 |
|
3 |
副指揮 |
副經理 |
齊 杰 |
|
4 |
副指揮 |
副經理 |
姜成釗 |
|
10.1.3.4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排水管理有限公司
序號 |
職務 |
行政職務 |
姓名 |
聯系方式 |
1 |
指 揮 |
經 理 |
尤會春 |
|
2 |
副指揮 |
副經理 |
孫景震 |
|
3 |
副指揮 |
副經理 |
張德剛 |
|
4 |
成 員 |
廠 長 |
劉 峰 |
|
5 |
成 員 |
安全生產部長 |
霍述國 |
|
10.1.3.5大連德泰投資有限公司
序號 |
應急機構職務 |
行政職務及部門 |
姓名 |
聯系電話 |
1 |
指 揮 |
經 理 |
花立新 |
|
2 |
副指揮 |
副經理 |
滕偉杰 |
|
3 |
副指揮 |
綜合部 部長 |
張 媛 |
|
10.1.3.6大連德泰管理有限公司
序號 |
應急機構職務 |
行政職務及部門 |
姓名 |
聯系電話 |
1 |
指 揮 |
經 理 |
張 軍 |
|
2 |
副指揮 |
副經理 |
金建宏 |
|
3 |
成 員 |
副經理 |
欒寧軍 |
|
10.1.3.7大連德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序號 |
應急機構職務 |
行政職務及部門 |
姓名 |
聯系電話 |
1 |
指 揮 |
經 理 |
梁洪江 |
|
2 |
副指揮 |
主管安全副經理 |
楊國維 |
|
3 |
副指揮 |
副經理 |
王 洋 |
|
10.1.3.8大連德泰小窯灣污水處理有限公司
序號 |
應急機構職務 |
行政職務及部門 |
姓名 |
聯系電話 |
1 |
指 揮 |
經 理 |
徐元勤 |
|
2 |
副指揮 |
主管副經理 |
張 林 |
|
3 |
副指揮 |
經理助理 |
崔 實 |
|
10.1.3.9大連德泰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
序號 |
應急機構職務 |
行政職務及部門 |
姓名 |
聯系電話 |
1 |
指 揮 |
經 理 |
叢廣治 |
|
2 |
副指揮 |
副經理 |
楊利國 |
|
3 |
副指揮 |
副經理 |
徐廣建 |
|
10.1.3.10大連灝泰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序號 |
應急機構職務 |
行政職務及部門 |
姓名 |
聯系電話 |
1 |
指 揮 |
經 理 |
李樹石 |
|
2 |
副指揮 |
安全生產分管經理 |
王黎明 |
|
10.1.3.11大連灝泰工業廠房運營管理有限公司
序號 |
應急機構職務 |
行政職務及部門 |
姓名 |
聯系電話 |
1 |
指 揮 |
經 理 |
王大政 |
|
2 |
副指揮 |
安全部部長 |
于 震 |
|
10.1.3.12大連德泰金石供熱有限公司
序號 |
應急機構職務 |
行政職務及部門 |
姓名 |
聯系電話 |
1 |
指 揮 |
經 理 |
王立新 |
|
2 |
副指揮 |
副經理 |
于水堂 |
|
3 |
副指揮 |
副經理 |
趙艷濤 |
|
10.1.3.13大連德泰名氣通電訊有限公司
序號 |
應急機構職務 |
行政職務及部門 |
姓名 |
聯系電話 |
1 |
指 揮 |
經 理 |
何 力 |
|
2 |
副指揮 |
副經理 |
于 彬 |
|
序號 |
單位名稱 |
應急電話1 |
應急電話2 |
備注 |
1 |
大連德泰控股有限公司 |
|
|
|
2 |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自來水公司 |
|
|
|
3 |
大連德泰港華燃氣有限公司 |
|
|
|
4 |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供熱有限公司 |
|
|
|
5 |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排水管理有限公司 |
|
|
|
6 |
大連德泰投資有限公司 |
|
|
|
7 |
大連德泰管理有限公司 |
|
|
|
8 |
大連德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
|
|
|
9 |
大連德泰小窯灣污水處理有限公司 |
|
|
|
10 |
大連德泰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 |
|
|
|
11 |
大連灝泰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
|
|
|
12 |
大連灝泰工業廠房運營管理有限公司 |
|
|
|
13 |
大連德泰金石供熱有限公司 |
|
|
|
14 |
大連德泰名氣通電訊有限公司 |
|
|
|
序號 |
單 位 |
電 話 |
備 注 |
1 |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大連醫院(原開發區醫院) |
總機87628120 |
開發區黃海西路146號 |
2 |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總機 83635963 |
|
3 |
403醫院 |
總值班室 82888403 |
骨外傷 |
4 |
大化醫院 |
總值班室 39530953 |
燒傷、中毒 |
5 |
中心醫院 |
總值班室 84412001 |
|
6 |
大連第五人民醫院 |
總值班室 84314175 |
職業中毒 |
聯系單位 |
聯系電話 |
金普新區應急辦 |
87920000 |
金普新區安監局 |
87533842 |
國家級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響應中心 |
88012350 |
報警電話 |
110 |
環保監督電話 |
12369 |
火災報警電話 |
119 |
質監局 |
82750585 |
急救電話 |
120 |
森林火警 |
12119 |
天氣預報 |
12121 |
大連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辦公室 |
88100001 |
10.2.1大連德泰控股有限公司
物品名稱 |
存放地點 |
數量 |
基本參數 |
負責人 |
聯系方式 |
備注 |
滅火器 |
控股公司 |
115 |
6公斤 |
方菲 |
|
|
10.2.2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自來水公司
物品名稱 |
存放地點 |
數量 |
基本參數 |
負責人 |
聯系方式 |
備注 |
救援車輛 |
自來水公司 |
3輛 |
0.75噸/7座 |
蘇劍 |
|
|
挖掘機 |
自來水公司 |
1臺 |
0.6立方 |
蘇劍 |
|
|
搶修車 |
自來水公司 |
1臺 |
5噸 |
蘇劍 |
|
|
汽車吊 |
自來水公司 |
1臺 |
12噸 |
蘇劍 |
|
|
鏟車 |
自來水公司 |
1臺 |
50 |
蘇劍 |
|
|
發電機 |
自來水公司 |
1臺 |
55千瓦 |
季福昌 |
|
|
潛水泵 |
自來水公司 |
5臺 |
60m3/h |
季福昌 |
|
|
壓縮氧氣瓶 |
鳳凰山水廠 |
2個 |
6升 |
李吉斌 |
|
|
灣里水廠 |
2個 |
6升 |
劉文友 |
|
|
|
松樹山水廠 |
2個 |
6升 |
張傳明 |
|
|
|
防毒防護服 |
鳳凰山水廠 |
2套 |
|
李吉斌 |
|
|
灣里水廠 |
2套 |
|
劉文友 |
|
|
|
松樹山水廠 |
2套 |
|
張傳明 |
|
|
|
防毒面具 |
鳳凰山水廠 |
2個 |
|
李吉斌 |
|
|
灣里水廠 |
2個 |
|
劉文友 |
|
|
|
松樹山水廠 |
2個 |
|
張傳明 |
|
|
|
氣體檢測儀 |
營業部 |
1個 |
|
周玉斌 |
|
|
氣體檢測儀 |
金石灘 |
1個 |
|
張傳明 |
|
|
送風機 |
營業部 |
1臺 |
|
周玉斌 |
|
|
送風機 |
金石灘 |
1臺 |
|
張傳明 |
|
|
10.2.3大連德泰港華燃氣有限公司
物品名稱 |
存放地點 |
數量 |
基本參數 |
負責人 |
聯系方式 |
備注 |
工程搶險車(帶發電機) |
運行管理部 |
1臺 |
|
田國堅 |
|
|
搶險指揮車 |
運行管理部 |
1臺 |
|
田國堅 |
|
|
對講機 |
運行管理部 |
20部 |
|
田國堅 |
|
|
防護面罩 |
運行管理部 |
4套 |
|
田國堅 |
|
|
防毒面具 |
運行管理部 |
5套 |
|
田國堅 |
|
|
長管呼吸器 |
運行管理部 |
1套 |
|
田國堅 |
|
|
隔熱防護服 |
運行管理部 |
4套 |
|
田國堅 |
|
|
電動割管機 |
運行管理部 |
1臺 |
|
田國堅 |
|
|
鉆孔機 |
運行管理部 |
5臺 |
|
田國堅 |
|
|
吹風機 |
運行管理部 |
1臺 |
|
田國堅 |
|
|
焊機 |
運行管理部 |
5臺 |
|
田國堅 |
|
|
壓縮空氣及PE管專用設備 |
運行管理部 |
1臺 |
|
田國堅 |
|
|
氣體檢測儀 |
運行管理部 |
3臺 |
|
田國堅 |
|
|
發電機 |
運行管理部 |
1臺 |
|
田國堅 |
|
|
封堵設備 |
運行管理部 |
2套 |
|
田國堅 |
|
|
套絲機 |
運行管理部 |
1臺 |
|
田國堅 |
|
|
液壓夾扁器 |
運行管理部 |
2臺 |
|
田國堅 |
|
|
夾扁器(?。?span> |
運行管理部 |
2臺 |
|
田國堅 |
|
|
氣泵 |
運行管理部 |
1臺 |
|
田國堅 |
|
|
水鉆 |
運行管理部 |
1臺 |
|
田國堅 |
|
|
無齒鋸 |
運行管理部 |
1臺 |
|
田國堅 |
|
|
風鎬 |
運行管理部 |
1臺 |
|
田國堅 |
|
|
抽水泵 |
運行管理部 |
1臺 |
|
田國堅 |
|
|
液壓站 |
運行管理部 |
1個 |
|
田國堅 |
|
|
10.2.4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供熱有限公司
物品名稱 |
存放地點 |
數量 |
基本參數 |
負責人 |
聯系方式 |
備注 |
清水泵 |
供熱公司 |
1臺 |
DN50 |
呂世軍 |
|
|
污水泵 |
供熱公司 |
1臺 |
DN50 |
呂世軍 |
|
|
軟軸泵 |
供熱公司 |
1臺 |
DN50 |
呂世軍 |
|
|
發電機 |
供熱公司 |
1臺 |
14KW |
呂世軍 |
|
|
電焊機 |
供熱公司 |
1臺 |
10KW |
呂世軍 |
|
|
通風機 |
供熱公司 |
1臺 |
300 |
呂世軍 |
|
|
現場攝像機 |
供熱公司 |
1臺 |
|
呂世軍 |
|
|
照明燈具 |
供熱公司 |
4盞 |
|
呂世軍 |
|
|
現場指揮通訊 |
供熱公司 |
1套 |
|
呂世軍 |
|
|
搶修工具 |
供熱公司 |
1套 |
|
呂世軍 |
|
|
汽油泵 |
供熱公司 |
1臺 |
WB20XH-20/17 |
呂世軍 |
|
|
汽油泵 |
供熱公司 |
1臺 |
QGZ25-23 |
呂世軍 |
|
|
發電機 |
供熱公司 |
1臺 |
5.0kw |
呂世軍 |
|
|
發電機 |
供熱公司 |
1臺 |
3.0kw |
呂世軍 |
|
|
通風機 |
供熱公司 |
1臺 |
300 |
呂世軍 |
|
|
汽油發電/電焊機 |
供熱公司 |
1臺 |
ZX7-180 |
呂世軍 |
|
|
便攜式電焊機 |
供熱公司 |
1臺 |
|
呂世軍 |
|
|
汽油水泵 |
供熱一所 |
2臺 |
WB20XH-20/17 |
呂世軍 |
|
|
汽油水泵 |
供熱二所 |
2臺 |
WB20XH-20/17 |
呂世軍 |
|
|
汽油水泵 |
供熱三所 |
2臺 |
WB20XH-20/17 |
呂世軍 |
|
|
汽油水泵 |
28#鍋爐房 |
1臺 |
WB20XH-20/17 |
徐朝禮 |
|
|
便攜式電焊機 |
1臺 |
ZX7-180 |
徐朝禮 |
|
|
10.2.5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排水管理有限公司
物品名稱 |
存放地點 |
數量 |
基本參數 |
負責人 |
聯系方式 |
備注 |
安全帶 |
排水公司 |
8 |
國際 |
劉峰 |
|
|
救生衣 |
排水公司 |
16 |
國際 |
劉峰 |
|
|
救生繩 |
排水公司 |
2 |
8mm*90 |
劉峰 |
|
|
防毒面具 |
排水公司 |
4 |
自吸式 |
劉峰 |
|
|
防水移動電纜盤 |
排水公司 |
2 |
100m |
劉峰 |
|
|
消防斷電剪 |
排水公司 |
1 |
1.2米 |
劉峰 |
|
|
急救擔架 |
排水公司 |
1 |
簡易 |
劉峰 |
|
|
急救箱 |
排水公司 |
1 |
醫療專用 |
劉峰 |
|
|
10.2.6大連德泰投資有限公司
物品名稱 |
存放地點 |
數量 |
基本參數 |
負責人 |
聯系方式 |
備注 |
安全帶 |
企配中心 |
2 |
|
李松洋 |
|
|
消防繩 |
企配中心 |
2 |
|
李松洋 |
|
|
防毒面罩 |
企配中心 |
4 |
|
李松洋 |
|
|
警示帶 |
企配中心 |
1 |
|
李松洋 |
|
|
梯子 |
企配中心 |
2 |
|
李松洋 |
|
|
水泵 |
發展大廈 |
3 |
|
李宏暉 |
|
|
水帶 |
發展大廈 |
40 |
|
李宏暉 |
|
|
消防鎬 |
孵化基地 |
1 |
|
田維春 |
|
|
梯子 |
孵化基地 |
1 |
|
田維春 |
|
|
鐵鉤 |
孵化基地 |
2 |
|
田維春 |
|
|
安全繩 |
孵化基地 |
1 |
|
田維春 |
|
|
鐵鉤 |
跨境電商園 |
1 |
|
于忠瑾 |
|
|
警示桿 |
跨境電商園 |
2 |
|
于忠瑾 |
|
|
面包車 |
綜合部 |
1 |
|
胡冠喬 |
|
|
10.2.7大連德泰管理有限公司
物品名稱 |
存放地點 |
數量 |
基本參數 |
負責人 |
聯系方式 |
備注 |
照明電纜 |
耐特爾物業 |
100米 |
|
顧 平 |
|
|
對講機 |
B區、民生園、嶺秀逸城物業 |
20個 |
|
尚添甲 王安宏 |
|
|
醫療箱 |
綜合部、耐特爾物業 |
2套 |
|
畢建福 顧 平 |
|
|
防化服 |
大孤山隧道 |
1套 |
|
鄭 南 |
|
|
安全繩 |
綠道、耐特爾物業 |
5套 |
|
畢聰成 顧 平 |
|
|
防毒面具 |
耐特爾物業 |
2套 |
|
顧 平 |
|
|
自動潛水泵 |
大孤山隧道、耐特爾物業 |
7臺 |
|
鄭 南 顧 平 |
|
|
電纜 |
耐特爾物業 |
120米 |
|
顧 平 |
|
|
電路控制裝置 |
耐特爾物業 |
2套 |
|
顧 平 |
|
|
面包車 |
綜合部、綠道、耐特爾物業 |
3輛 |
|
畢建福 畢聰成 顧 平 |
|
|
水車 |
綠道 |
1輛 |
|
畢聰成 |
|
|
轎車 |
城維部 |
5輛 |
|
王中研 |
|
|
貨車 |
綠道 |
1輛 |
|
侯蘊葛 |
|
|
擔架 |
耐特爾物業 |
1副 |
|
顧 平 |
|
|
氣體檢測儀 |
耐特爾物業 |
1臺 |
|
顧 平 |
|
|
10.2.8大連德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物品名稱 |
存放地點 |
數量 |
基本參數 |
負責人 |
聯系方式 |
備注 |
排水泵 |
D區 |
4 |
自吸試 |
杜鼎芳 |
|
|
除雪板 |
D區 |
50 |
|
杜鼎芳 |
|
|
沙袋 |
D區 |
≥200 |
|
杜鼎芳 |
|
|
10.2.9大連德泰小窯灣污水處理有限公司
物品名稱 |
存放地點 |
數量 |
基本參數 |
負責人 |
聯系方式 |
備注 |
安全帶 |
小窯灣污水處理廠 |
4 |
國標 |
徐永志 |
|
|
救生衣 |
小窯灣污水處理廠 |
4 |
國標 |
徐永志 |
|
|
救生繩 |
小窯灣污水處理廠 |
2 |
8mm*90 |
徐永志 |
|
|
防毒面具 |
小窯灣污水處理廠 |
2 |
正壓式空氣呼吸氣 |
徐永志 |
|
|
防水移動電纜盤 |
小窯灣污水處理廠 |
1 |
50m |
徐永志 |
|
|
消防斷電剪 |
小窯灣污水處理廠 |
1 |
1.2米 |
徐永志 |
|
|
消防斧 |
小窯灣污水處理廠 |
1 |
1.2米 |
徐永志 |
|
|
消防鍬 |
小窯灣污水處理廠 |
6 |
消防專用 |
徐永志 |
|
|
急救擔架 |
小窯灣污水處理廠 |
1 |
簡易 |
徐永志 |
|
|
急救箱 |
小窯灣污水處理廠 |
1 |
醫療專用 |
徐永志 |
|
|
10.2.10大連德泰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
物品名稱 |
存放地點 |
數量 |
基本參數 |
負責人 |
聯系方式 |
備注 |
救援車輛 |
房地產 公司 |
1輛 |
|
崔堯 |
|
|
面包車 |
房地產 公司 |
1輛 |
七座 |
|
|
|
10.2.11大連灝泰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物品名稱 |
存放地點 |
數量 |
基本參數 |
負責人 |
聯系方式 |
備注 |
急救箱 |
灝泰公司辦公室 |
1 |
|
趙世名 |
|
|
10.2.12大連灝泰工業廠房運營管理有限公司
物品名稱 |
存放地點 |
數量 |
基本參數 |
負責人 |
聯系方式 |
備注 |
沙袋 |
工業廠房門崗、廠房后 |
50個 |
|
韓樹明 |
|
|
照明電纜 |
工業廠房庫房 |
50米 |
|
劉文濤 |
|
|
潛水泵 |
工業廠房庫房 |
2套 |
|
劉文濤 |
|
|
發電機 |
工業廠房庫房 |
1臺 |
|
劉文濤 |
|
|
10.2.1.13大連德泰金石供熱有限公司
物品名稱 |
存放地點 |
數量 |
基本參數 |
負責人 |
聯系方式 |
備注 |
防塵全面罩 |
金石灘鍋爐房 |
2 |
3M-6800 |
于孝適 |
|
|
金石換熱站 |
1 |
3M-6800 |
于鵬 |
|
|
|
便攜式氣體檢測儀 |
金石換熱站 |
1 |
天鷹4X多種氣體 |
于鵬 |
|
|
汽油發電機 |
金石換熱站 |
1 |
- |
牟安慶 |
|
|
電焊機 |
金石灘鍋爐房 |
1 |
電焊機 |
于孝適 |
|
|
城北鍋爐房 |
1 |
電焊機 |
王齊文 |
|
|
|
沙袋 |
金石灘鍋爐房 |
12 |
防汛沙袋 |
于孝適 |
|
|
城北鍋爐房 |
22 |
防汛沙袋 |
王齊文 |
|
|
|
大李家鍋爐房 |
16 |
防汛沙袋 |
閆治臣 |
|
|
|
杏樹鍋爐房 |
30 |
防汛沙袋 |
于德信 |
|
|
|
強排泵 |
金石灘鍋爐房 |
2 |
- |
于孝適 |
|
|
城北鍋爐房 |
2 |
- |
王齊文 |
|
|
|
大李家鍋爐房 |
2 |
- |
閆治臣 |
|
|
|
杏樹鍋爐房 |
2 |
- |
于德信 |
|
|
|
面包車 |
金石灘鍋爐房 |
2 |
遼B·H5C36 遼B·817HG |
劉振志 |
|
|
貨車 |
金石灘鍋爐房 |
2 |
遼B·6HE73 遼B·7R097 |
劉振志 |
|
|
照明電纜 |
電工班 |
2 |
- |
夏志平 |
|
|
城北鍋爐房 |
2 |
- |
王齊文 |
|
|
|
物品名稱 |
存放地點 |
數量 |
基本參數 |
負責人 |
|
備注 |
移動電纜盤 |
城北鍋爐房 |
1 |
- |
王齊文 |
|
|
電儀班 |
1 |
- |
夏志平 |
|
|
|
對講機 |
金石灘鍋爐房 |
2 |
- |
于孝適 |
|
|
城北鍋爐房 |
2 |
- |
王齊文 |
|
|
|
大李家鍋爐房 |
2 |
- |
閆治臣 |
|
|
|
電儀班 |
2 |
- |
夏志平 |
|
|
|
軸流風機 |
金石換熱站 |
1 |
SF NO2.5-4R |
牟安慶 |
|
|
金石灘鍋爐房 |
1 |
SF NO2.5-4R |
于孝適 |
|
|
|
消防鼓風機 |
金石換熱站 |
1 |
森林狼9MF-65D |
牟安慶 |
|
|
10.2.1.14大連德泰名氣通電訊有限公司
物品名稱 |
存放地點 |
數量 |
基本參數 |
負責人 |
聯系方式 |
備注 |
醫藥用品 |
辦公室 |
1箱 |
外傷用藥 |
李秀娟 |
|
|
大連德泰控股有限公司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信息處置單
接警人 |
|
接警時間 |
|
報告人姓名 |
|
聯系電話 |
|
事故發生時間、地點 |
|
事故發生單位 |
|
人員受傷情況 |
|
||
事故級別 |
|
引起事故的主要風險 |
|
事故簡要經過 |
|
||
事故損失情況 |
|
||
事故影響范圍 |
|
||
現場負責人 |
|
聯系電話 |
|
處理結果 |
|
||
應急辦主任 |
|
![]() |
|||
![]() |
![]() |
![]() |
本公司有安全管理協議合同,由公司統一保管備查。(略)
第一部分:化學品名稱
化學品中文名稱: |
天然氣[富含甲烷的] |
化學品英文名稱: |
natural gas,with a high methane content |
中文名稱2: |
天然氣 |
英文名稱2: |
|
CAS No.: |
8006-14-2 |
分子式: |
|
分子量: |
|
第二部分:成分/組成信息
主要成分 |
含量 |
CAS No. |
甲烷 |
>=90% |
74-82-8 |
第三部分:危險性概述
危險性類別: |
易燃氣體,類別1,加壓氣體 |
侵入途徑: |
吸入 |
健康危害: |
急性中毒時,可有頭昏、頭痛、嘔吐、乏力甚至昏迷。病程中尚可出現精神癥狀,步態不穩,昏迷過程久者,醒后可有運動性失語及偏癱。長期接觸天然氣者,可出現神經衰弱綜合征。 |
環境危害: |
|
燃爆危險: |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 |
若有凍傷,就醫治療 |
眼睛接觸: |
|
吸入: |
脫離有毒環境,至空氣新鮮處,給氧,對癥治療。注意防治腦水腫。 |
食入: |
|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 |
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與氟、氯等能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著回燃。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
有害燃燒產物: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滅火方法: |
關閉供給源,若關閉困難,而燃燒并不危及周圍環境,則可任其燃燒,否則應使用粉沫、泡沫或二氧化碳滅火劑滅火;對于液體天然氣,應噴水保持貯罐的冷卻,但禁止水與液化天然氣直接接觸。 |
第六部分: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 |
切斷火源。戴自給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護服。合理通風,禁止泄漏物進入受限制的空間(如下水道等),以避免發生爆炸。切斷氣源,噴灑霧狀水稀釋,抽排(室內)或強力通風(室外)。漏氣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經過技術處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氣體。 |
第七部分: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 |
|
儲存注意事項: |
易燃壓縮氣體。儲存于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不燃庫房。倉溫不宜超過30℃。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應與氧氣、壓縮空氣、鹵素(氟、氯、溴)、氧化劑等分開存放。儲存間內的照明、通風等設施應采用防爆型。若是儲罐存放,儲罐區域要有禁火標志和防火防爆技術措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槽車運送時要灌裝適量,不可超壓超量運輸。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 |
第八部分: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職業接觸限值 |
|
中國MAC(mg/m3): |
未制訂標準 |
前蘇聯MAC(mg/m3): |
未制訂標準 |
工程控制: |
密閉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 |
呼吸系統防護: |
高濃度環境中,佩帶供氣式呼吸器。 |
眼睛防護: |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護,高濃度接觸時可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
身體防護: |
穿防靜電工作服。 |
手防護: |
必要時戴防護手套。 |
其他防護: |
工作現場嚴禁吸煙。避免高濃度吸入。進入罐或其它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監護。 |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
|
外觀與性狀: |
無色、無臭氣體。 |
沸點(℃): |
-160 |
相對密度(水=1): |
0.45 |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 |
|
飽和蒸氣壓(kPa): |
|
燃燒熱(kJ/mol): |
|
臨界溫度(℃): |
|
臨界壓力(MPa): |
|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 |
|
閃點(℃): |
|
引燃溫度(℃): |
482~632 |
爆炸上限%(V/V): |
14 |
爆炸下限%(V/V): |
5 |
溶解性: |
溶于水。 |
主要用途: |
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可用作制造炭黑、合成氨、甲醇以及其它有機化合物,亦是優良的燃料。 |
其它理化性質: |
|
第十部分: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穩定性: |
穩定 |
禁配物: |
強氧化劑、鹵素。 |
避免接觸的條件: |
|
聚合危害: |
不能出現 |
分解產物: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第十一部分: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 |
小鼠吸入42%濃度×60分鐘,麻醉作用;兔吸入42%濃度×60分鐘,麻醉作用。
LD50:無資料 |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 |
|
刺激性: |
|
致癌性: |
|
第十二部分:生態學資料
生態毒理毒性: |
|
其它有害作用: |
該物質對環境可能有危害,對魚類和水體要給予特別注意。還應特別注意對地表水、土壤、大氣和飲用水的污染。 |
第十三部分:廢棄處置
廢棄物性質: |
|
廢棄處置方法: |
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建議用焚燒法處置。 |
廢棄注意事項: |
|
第十四部分:運輸信息
危險化學品序號: |
2123 |
包裝標志: |
易燃氣體 |
包裝類別: |
Ⅱ |
包裝方法: |
鋼瓶、大型氣柜、管道 |
運輸注意事項: |
儲運條件:液化天然氣應在大氣壓下稍高于沸點溫度(液化天然氣為-160℃)下用絕緣槽車或槽式駁船運輸。用大型保溫氣柜在接近大氣壓并在相應的低溫(-160至-164℃)時儲存。遠離火源和熱源。并備有防泄漏的專門儀器。鋼瓶應儲存在陰涼、通風良好的不燃材料結構的庫房。與五氟化溴、氯氣、二氧化氯、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氧化劑隔離儲運。 城市燃氣管道和容器在投入運行前,必須進行氣密試驗和置換。在置換過程中,應當定期巡回檢查,加強監護和檢漏,確保安全無泄漏。對于各類防爆設施和 各種安全裝置,應當進行定期檢查,并配備足夠的備用設備、備品備件以及搶修人員和 工具,保證其靈敏可靠。發現管道和設施有破損、漏氣等情況時,必須及時修理或更換。 |
第十五部分:法規信息
法規信息 |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2011 年2月16日國務院第591 號令頒布,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1996]勞部發423號)等法規,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該物質列為危險化學品。 |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